随着“奔县游”风靡,四川省的美丽乡村逐渐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乡村旅游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乡村旅游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质量,成为了地方政府和旅游运营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川省在近期发布的《四川省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从资金、项目和土地三个方面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通过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政策保障助力乡村旅游升级
《征求意见稿》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资金和土地保障。四川省计划通过支持复合利用土地建设临时旅游设施的方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旅游项目的落地实施。此外,四川还鼓励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中,从而盘活乡村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四川的一些乡村已开始进行先行先试,推动创新的合作模式。在阆中市,凤舞天宫旅游度假区与当地村集体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国有企业+村集体资产”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合作机制,旨在强化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这一模式成功将农村闲置资产转化为旅游度假区,既保留了当地的传统民宿特色,又满足了游客对乡村度假需求。
项目负责人谢沙表示,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使用问题,还将公司的发展与村民的利益捆绑,实现了多方共赢。云桢民宿作为这一合作模式的成功案例,既展示了地方民俗,又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
人才短缺成为发展瓶颈
尽管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不少经营者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谢沙和肖兴蓉等旅游运营者普遍反映,人才匮乏是推动项目发展的瓶颈。谢沙表示,尽管公司已经培养了过硬的服务团队,但在“出圈”推广时,营销人才的匮乏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肖兴蓉则提到,虽然她曾招募过一名年轻的运营人员,但由于乡村环境的特殊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针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四川省鼓励高等院校、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乡村振兴学院等开展乡村旅游实训项目,并支持院校培养如民宿管家、研学旅游指导师等相关职业人才。此外,四川还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职称评审支持,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乡村旅游行业。
迈向高质量发展,四川乡村旅游的未来可期
乡村旅游作为四川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四川省政府在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更多乡村旅游项目有望脱颖而出,推动乡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四川乡村旅游的未来不仅将是一个更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行业,还将在促进地方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川正以实际行动,探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期待在未来的旅游蓝图中,更多的乡村将成为游客心中的新宠。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