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第十一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云南大理成功举办。此次年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国报业协会指导,中国旅游报社、大理州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会议围绕“融合·创新·共进”主题,邀请了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总结过去一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并展望未来趋势,探索文旅融合与创新之路,助力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 释放旅游新活力
创新被视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地在创新产品、业态和场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与影视、赛事等文化现象深度结合的旅游项目,到融合历史名人元素的“同游”体验,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层出不穷。科技、数据等新兴要素不断赋能旅游产业,沉浸式体验、邮轮游艇、房车露营等新兴业态也加速发展。
云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持续推进旅游转型升级。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在会上表示,云南通过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吸引了更多游客,取得了显著的旅游经济成果。2024年1至11月,云南接待游客总数和游客消费均实现大幅增长,游客回头率达77.8%。
此外,西藏、安徽、江苏等地也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了地方旅游竞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旅游+”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新模式,多个行业的融合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深度开拓。在大理,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引爆了当地旅游热潮,旅游市场呈现出“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的态势。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介绍,大理加速推进“旅游+”“+旅游”的多元业态融合,全力打造“漫步苍洱”等世界级康旅品牌,并通过文艺、艺术等元素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景德镇、金坛茅山等地的案例也展示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潜力。景德镇通过恢复古瓷窑炉的手工制作活动,吸引游客了解和体验传统工艺,而金坛则通过节庆活动和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
提质增效 迎接旅游业的新机遇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各地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丰富旅游产品方面不断努力。北京市通州区在加强大运河文化品牌建设的同时,推出了新的旅游景观和产品;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则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邮轮旅游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广西南宁、辽宁大连等地则通过“旧址改造”和创新商业模式,注入新活力,推动了城市文化旅游的升级。
与会专家指出,未来旅游业将注重提升旅游空间、产品和产业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绿色旅游发展,并加大对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旅游模式的投入。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名誉院长张辉建议,要构建更完善的旅游空间体系和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的新质消费力。
向“旅游强国”目标迈进
此次年会的与会嘉宾一致表示,未来旅游业将继续依靠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深入挖掘各地旅游资源,推动中国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强调,文旅行业的创新不仅包括内容和应用,还需要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创新,以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旅游行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推动中国旅游产业迈向新高峰,助力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