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2025年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五大重点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助力内蒙古交通与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
《方案》明确提出实施“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完善工程、主题精品旅游公路示范工程、服务区旅游功能提升工程、铁路民航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工程以及运游融合发展强化工程五大重点工程,系统提升游客通达性、旅游舒适度与服务水平。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内蒙古将加快推进太锡铁路、G233经棚至桦木沟等重大项目,实施800公里国省干线旅游公路养护工程,进一步畅通“快进”通道。同时,《方案》还提出建设700公里旅游专用公路,重点提升40个景区及周边道路等级,力争3A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7%,形成覆盖更广的“慢游”交通网络,推动自驾游、深度游发展。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内蒙古将打造老牛湾风景道、乌梁素海环线、环乌海湖旅游路等重点项目,深挖黄河文化价值。同时,将依托北疆地域特色,建设G331边境风景线、大兴安岭风景道,构建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腾格里沙漠越野公路、中国北疆风景大道、环马鞍山乡村旅游公路等一系列北疆风情自驾游线路,进一步提升旅游吸引力。
为增强交通节点的文旅服务功能,内蒙古将试点打造响沙湾、白音淖开放式服务区,与周边知名景区联动,发展文创、研学、房车营地等多样化旅游业态,实现服务区向“休闲打卡地”转型,提升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能力,促进区域旅游消费升级。
此外,内蒙古还将推动铁路、民航旅游产品转型升级,鼓励增设冰雪、草原等特色旅游专列,优化开往阿尔山、锡林浩特等热门旅游城市的航班布局,探索“低空+旅游”新业态;在客运枢纽层面,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将进一步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加密通往重点景区的旅游公交与定制客运线路,打通“最后一公里”。
《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内蒙古“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从资源型向服务型转变,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多元、高品质的出行体验,加快建设交通畅通、旅游繁荣、服务优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