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关键是不断推动文化创新,通过创新的资源观认识文化、创新的产品观转化文化、创新的产业观发展文化。旅游目的地对异质文化的把握是发挥特色的根本,对海外要弘扬中国特色,在国内要弘扬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本地要弘扬自我特色。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大众化的旅游需要商业化的运作,也要求现代化的设施。从这一点来说,世界各个国家,国内各个旅游区(点)都是相同的。如对住宿设施、厕所设施以及各类公共设施,都要提升到文化高度来认识、来操作、来努力达标,这就要求国际 ...
详细介绍 点击试用首先,对老景区、景点进行设计、包装,使其达到生态旅游的要求;其次,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新景区、景点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文化、人文、历史、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体现当地风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动植物的协调;最后,注重生态学原理在产品上的应用。对于生态旅游者而言,他们不仅要求身心可以得到放松,而且强调回归大自然,体会“原汁原味”。因此,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旅游区自身的资源,减少外界物质的输入,实现物质循环和输入输出平衡。生态产品就是针对此而提出的,主要包 ...
详细介绍 点击试用旅游者在经历了一轮旅游热潮后,对于“扫荡型”和“掠影型”等传统旅游方式已有所厌倦,更加寻求具有参与性、教育性和实质性意义的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这就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重视对旅游对象和生态环境的珍惜、保护,强调旅游者与景观的协调一致和有机联系,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对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环境容量预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碰撞激烈,并进而改变旅游区人民传统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宗教观和政治观。外来 ...
详细介绍 点击试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开始起步,通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村休闲旅游业得到了政府、企业、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乡村旅游也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增收、丰富旅游产品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收获。2017年4月,在中国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表示,截止至2016年底,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经接近21亿人次,占国内总旅游接待人数的近50%;乡村旅游收入超过5700亿元,仅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3%左右。随着中产阶层休闲旅游需求的爆发,乡村旅游这一主要休闲 ...
详细介绍 点击试用旅游业在几十年内经历了几次大变革,每次大变革都体现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对旅游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兴盛,对传统旅游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火热,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世界旅游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与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化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中国旅游业目前仍被行政划分所左右,形成纵向割据和分散经营的不良格局,从而导致了信息渠道不畅,难以形成调控全局的管理信息体系。易 ...
详细介绍 点击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