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扬州市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重点抓项目、办活动、创品牌、促融合,文旅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产业“强”起来、业态“多”起来、消费“热”起来的良好态势。
项目招商引领产业发展
扬州市聚焦项目招引,积极推动文旅项目建设。2024年,全市开展了26场文旅专题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亿元以上文旅项目30个,总投资金额达数十亿元。同时,市县联动招商机制持续健全,市区通过上争各类文旅项目资金超过1.3亿元,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
其中,“三湾核心展示园”和“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二期”等项目入选了2025年省重大项目,标志着扬州在文旅项目布局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大运扬州古运河沉浸式夜游、唐朝诡事录VR演艺等新业态也相继亮相,展现了扬州市文旅产业的创新活力。
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
扬州市始终坚持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并重,修订并通过了《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隋—宋)》,为扬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张联桂故居等文保单位的活化利用方案已获审批,并推出了以“遇见扬州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文博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
非遗传承与现代化融合
扬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全市开展了非遗资源普查,成功记录了2000余项非遗项目,其中包括世界级和国家级的多个非遗项目。扬州玉器厂、古籍刻印社等企业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市政府还鼓励非遗产品融入现代生活,举办了如“非遗年货嘉年华”和“好运集”非遗主题市集等200多场活动,其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销售总额更是突破了3000万元。扬州市携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成功推动非遗产品走出国门,剪纸、胸花等产品广受国际市场青睐。
文艺创作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
在文艺创作方面,扬州市强化了精品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扬剧《郑板桥》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扬州艺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戏曲表演赛夺得金奖,进一步提升了扬州市文艺创作水平。全年,扬州市的小剧场演出累计超过1万场次,展现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
扬州市的文旅产业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动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创新项目、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和文艺创作的协同发力,扬州市正朝着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迈进。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