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巴拉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经过评审,“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喜讯标志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春节,作为中国最具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浓厚的家庭情感和社会仪式感。每年春节,无论是团圆的家庭聚会,还是辞旧迎新的热闹场面,都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与精神风貌。自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的影响力逐年扩大。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表示,春节申遗的成功,不仅是对春节作为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认可,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重要成果。更重要的是,这一成功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在深入开展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我国不断挖掘春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传承活动。无论是在城市街区还是乡村庙会,春节期间的非遗项目,如剪纸、年画、舞龙等,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将举行4.54万余场非遗相关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庆体验。
下一步,中国将借此次申遗成功之契机,继续推动春节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计划通过举办如“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春节年俗的内涵和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和创新形式,吸引更多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推动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此外,中国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欢乐春节”活动,通过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等形式,展示中国春节的欢乐与团圆,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