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渐下降,冬季的寒冷并未影响大同市的文旅热度。相反,市文旅部门正精心谋划冬季文旅活动,力求在淡季打造全年的繁荣景象,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丰富的冬季体验。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和高质量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大同正向着四季火热、全域全时旅游的新格局迈进。
近年来,大同市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致力于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根据大同市文旅部门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底,大同市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15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7.5%。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政府在旅游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跨地区合作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打造全域旅游,提升旅游产品深度与广度
为了进一步拓展大同的文旅市场,市文旅部门通过与全国各大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广大同的旅游资源。例如,10月25日的大同文旅进校园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通过与高校的联动推广大同文化和旅游资源,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此外,今年大同还举办了多场文旅推介会,与海南、潍坊、厦门等地的城市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文旅市场繁荣。
尽管大同的文旅市场逐渐升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尤其是在休闲度假产品、夜经济模式以及假日高峰期的服务上有所欠缺。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大同应在不同季节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如春季赏花游、夏季亲子游、秋季长城赏秋、冬季冰雪体验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季节性旅游线路,延伸旅游体验空间。同时,发展低空飞行、水上运动等高端旅游项目,也将为大同的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康养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大同市近年来还在康养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生态环境,云州区和浑源县相继打造了多个康养项目,如云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大同市的康养旅游吸引力,也为旅居康养、健康养老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推出的7天、15天、30天大同旅居康养体验产品,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热烈追捧。业内专家建议,大同应加大康养旅游市场的推广力度,特别是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康养群体,推动文旅、餐饮、温泉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形成康养产业链条。
创新场景和文旅新业态助推产业活力
大同市在文旅新业态方面也持续创新。为了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参与度,市文旅部门在古城区域及周边小村庄开发了沉浸式和互动式的文旅活动,提供更丰富的体验空间。例如,平城区的小石子村和马家小村,以北魏文化为主题,结合城郊农业,推出了多项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深入了解大同的历史与文化。
此外,大同市周边的生态旅游也逐渐成为游客的热衷选择,灵丘空中草原、广灵甸顶山等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游客。业内专家表示,虽然这些小众景点的景观不输国内知名景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外地游客较少。未来,大同应加大对这些景点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吸引更多游客。
长城文化融入旅游新模式
大同市充分发挥其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推进“长城+”文旅融合新模式,发展特色文旅线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了新荣区和天镇县的多个长城遗址和文化景点,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线路。不仅如此,沿线的生态景区、乡村旅游以及地方特产也成为了游客的新兴体验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大同市还计划加大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的推广,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特别是在节庆季节,市政府计划通过举办各种赛事和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长城经济”的品牌效应。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