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景区玩,最烦的就是到了门口还得排老长的队买票。现在不少景区都上了网上票务系统,本想着扫码就能进,省点时间,可实际体验下来,不少地方还是卡壳。这小小的网上票务系统,其实藏着很多景区数字化转型的难题。
很多景区一开始上网上票务系统,想法挺实在:游客不用排队,景区能少雇几个售票员,还能实时看到卖了多少票,不用再人工统计。可真用起来,问题就露出来了。有的景区把系统装完就不管了,网上买的票到了门口扫不出来,得找工作人员手动核对;有的系统只支持年轻人常用的那几个支付方式,老人掏出现金想换票,找遍门口也没个专门的窗口,最后还得麻烦家里人远程帮忙买。本来是想方便大家,结果反而添了堵。

更关键的是,不少景区把网上票务系统当成了 “数字化终点”,觉得装了系统就是完成转型了。其实这系统里藏着不少有用的数据 —— 比如游客从哪个平台买票、大多是哪个年龄段、会提前几天预约。可很多景区根本没把这些数据用起来,还是凭着老经验安排园区里的服务,比如不知道周末年轻人多,还是像平时一样只开两个小吃摊,结果游客只能饿着肚子排队;不知道外地游客占比高,也没在系统里加个 “景区周边住宿推荐” 的入口,白白丢了拉近距离的机会。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维护。小景区没专门的技术团队,网上票务系统出点小故障,比如高峰期付了钱没收到票码,得等技术公司派来人才能修,游客在门口堵半天,吐槽声全堆到网上了。大景区倒是有团队,可系统跟园区里的其他设备不互通,比如网上买的票不能直接用在景区里的观光车上,还得再排队换票,数字化的劲儿根本没串起来。
其实景区数字化转型,不是装个网上票务系统就完事儿的。得先想明白游客需要啥,比如多设几个帮老人操作的服务岗,系统故障时能快速响应;再把系统里的数据用起来,根据游客需求调整服务;最后让网上票务系统跟园区里的其他服务接上,比如扫码进园后,能直接用同一个码预约讲解、坐观光车。这样才算真的把数字化落到了实处,游客玩得顺心,景区也能走得更远。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