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深度融合集农业、文化、旅游等多种要素,构建具有鲜明山东地域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实施意见》,首先要丰富休闲农业业态。山东将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元功能,激发乡村潜在价值。重点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科普教育、农家乐、健康养生和乡村体育等新兴业态,推出兼具“乡游”“乡食”“乡购”“乡娱”功能的综合体验项目,策划并推广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村落与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将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质量与效益提升行动,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吸引力的新兴旅游场景。依托已有资源,支持建设旅游民宿集聚区,通过“主客共享”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的承载能力和品质。与此同时,大力培育沉浸式小型演艺、乡村体育赛事等产品,并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夜娱”“夜食”“夜购”“夜宿”一体化业态,提振乡村旅游消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实施意见》还着重强调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将深入挖掘编织扎制、刺绣印染、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业,扶持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举办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力争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产品。以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农遗文化为依托,各地学校将被鼓励开设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研学课程,并组织乡村戏剧、歌舞、婚俗等文化服务活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村BA”“村超”“村晚”等,将多维度展示乡村文化产业新成果,激发乡村活力。
下一步,山东省各级政府将结合各地实际,细化任务分工,优化政策环境,对接资金支持和人才引进,确保《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到实处。通过完善顶层规划、加强部门联动、强化督导考核,力争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全面提升全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水平,让乡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文化传承新高地、农民增收新天地。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