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东丽区在东丽湖畔举行了主题新闻发布活动,深入介绍了该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此次活动围绕“津派文化”,聚焦了河海文化、红色文化、文博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六大方面,全面展示了东丽区独特的文化特质。
作为历史悠久的区域,东丽区自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发源,明永乐年间更是迎来了繁荣。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织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东丽区因河而生、因海而兴,区内的古贝壳堤、漕运船模等历史遗迹见证了从海船到内河漕运船只的演变过程,彰显了其河海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东丽区还有600多年的老姆庙、两百多年的宝辇巡游等历史文化传承,深刻展示了这一地区悠久的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是东丽区的文化底色。赤碱滩地下交通站的故事、魏义才、魏国亮等革命英雄的事迹,彰显了东丽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深刻意义。红色阵地建设不断推动着东丽区的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激发了人民群众赓续红色血脉、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文博文化方面,东丽区的博物馆及文化资源展示了其历史的丰厚积淀。东丽博物馆的开放为公众提供了近45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收藏了大量的历史遗物,展示了该区自古以来的文化发展脉络。特别是天津华明机床博物馆,作为民营博物馆,集合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工业遗产,展示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历史。
随着现代化交通枢纽的建设,东丽区成为了工商文化的重镇。高楼林立、繁华市井的景象象征着东丽区蓬勃发展的工业与商业活力。现代交通与工商业的高度融合,为该区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推动了区域内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涌现。
民俗文化方面,东丽区拥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郑剪纸、传统插花、宝辇巡游等丰富的民俗项目,不仅成为了东丽区文化的活力源泉,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的落户,成为了“现代工业+非遗文化”的创新示范,吸引了更多人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工艺。
休闲文化方面,东丽区借力自然资源,将东丽湖区域发展成为京津冀休闲度假目的地。通过打造“湖谷花泉”四大IP形象,该区不仅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创造了融合现代都市与乡村特色的休闲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