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天津将以 “大消费、大文旅、大商贸” 为核心,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促消费专项行动,释放内需潜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基于国内外实践经验,天津推出四大提质增效策略,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一、地标经济综合体:从 “特色” 到 “标志” 的跨越
天津正借鉴法国埃菲尔铁塔、英国 “伦敦眼” 等国际地标经验,打造 “世界级 — 区域级 — 城市级” 文旅地标经济综合体。以 “世纪钟解放桥”“天津之眼”“五大道” 等标志性景观为核心,联动海河滨水空间、商街商场、文博场馆等要素,形成消费集聚区。例如,解放桥通过灯光改造和 “桥边音乐汇” 等活动,成为海河夜游新亮点;天津之眼完成智能化升级,新增亲子主题轿厢和沉浸式灯光秀,年接待游客超 300 万人次。此外,五大道公园二期项目将融入钟楼主题,打造 “公园 + 商业 + 文化” 的复合型地标,预计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20%。
二、津派美学消费:从 “艺术设计” 到 “生活美学” 的升华
天津深挖津派文化底蕴,建设 “艺术设计 + 生活美学” 消费集聚区。河北区天美艺术街区以天津美术学院为核心,开放壁画系、雕塑系教学资源,打造 “非遗 + 工坊” 产业链,2024 年举办艺术活动 16 场,吸引 14.5 万人次参与;河东区天津音乐街引入音乐器材租售、演艺经济等业态,联动音乐学院推出街头艺术展演,形成 “音乐 + 消费” 生态圈。同时,天津推动 “工业遗产美学基地” 建设,如棉三创意街区改造,将老厂房转化为艺术展览空间,年举办展览超 50 场,成为年轻人打卡新地标。
三、心境体验度假区:从 “场景体验” 到 “身心沉浸” 的升级
天津以水上公园、人民公园、水西公园等生态空间为载体,开发疗愈身心的文旅产品。水上公园神户园打造日式庭院,推出 “禅意冥想”“茶道体验” 等项目,2024 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 35%;水西公园依托 “3 区 21 景” 生态布局,建设环湖健身步道和主题花园,计划引入 “森林疗愈”“自然研学” 等业态。此外,生态城海博酒店项目以 “生命之海” 为主题,融合全息影像、亲子活动等元素,预计 2026 年竣工后将成为北方海洋文旅新地标。
四、未来消费场景:从 “数字赋能” 到 “科技时尚” 的突破
天津加速布局 “科技 + 文旅” 新业态,塑造 “未来天津” 消费形象。国家海洋博物馆推出 “数字海洋” 项目,通过 VR 技术还原海洋生态;意风区 “非遗未来数字工坊” 引入 3D 打印、AI 设计等技术,让游客参与传统工艺创新;生态城 “未来航天航海航母” 项目规划建设沉浸式体验馆,结合 AR 互动和虚拟航行,打造科技文旅新 IP。2024 年,天津举办 “人机共生世界” 主题展览,吸引超 10 万人次体验,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15%。
政策支撑与未来展望
2025 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 “津派文化精品创作计划”“引客入津” 行动,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市委书记陈敏尔在调研中强调,要统筹商文旅融合,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数据显示,2024 年天津接待游客 2.61 亿人次,旅游收入 293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9% 和 32.3%。随着上合组织峰会等国际活动的举办,天津文旅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 2027 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将达 4%。
天津正以四大策略为抓手,构建 “地标引领、美学赋能、沉浸体验、科技驱动” 的文旅融合新格局,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从海河之畔到生态新城,从历史街区到未来场景,天津文旅产业正以 “津派特色”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 “天津方案”。
未能查询到您想要的文章